突破瓶颈:解析万年沉积物中ARGs动态

2025年9月29日    编辑:诺禾致源

研究目的

由于原始生态环境中对于ARG演化轨迹的进化机制还存在很多疑问,因此本研究对1.2万年沉积物中的ARGs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解析。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,重点阐明原始环境中ARGs丰度、多样性和组成的千年尺度演变规律。

 

研究结果

1.ARGs的丰度与多样性随沉积深度增加
1.2万年的沉积物中,ARGs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随沉积深度显著上升,最古老沉积层(约1.2万年前)达到峰值。多重耐药基因、磷霉素抗性基因等代表性ARGs亚型在深层沉积物中富集,表明ARGs在长期沉积过程中持续积累

 

2.自然演替主导ARGs动态
研究中对人类活动相关标记物(如噬菌体、人类线粒体基因)的检出率极低(<3%),表明ARGs的动态主要由自然演替过程驱动,而非人类活动干扰。中性群落模型(NCM)的高拟合度(R2=0.576)进一步验证了自然演替过程在ARGs分布中的主导作用。

 

3.微生物群落与ARGs的协同演化
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随深度显著变化,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深层沉积物中相对丰度更高,与ARGs的富集趋势高度一致。微生物类群与ARGs的互作网络复杂性随时间增加而增加,表明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直接驱动了ARGs的动态变化。

 

4.移动遗传元件(MGEs)的作用
深层沉积物中MGEs的丰度显著增加,ARGs的关联性增强(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从0.48升至0.83),这表明自然演替过程中水平基因转移(HGT)潜力提升,MGEs在ARGs的演化中起核心作用。




Copyright@201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 版权所有: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   京ICP备15007085号-1

一对一业务咨询

在线客服

联系方式

联系电话

400-658-1585

企业邮箱

service@novogene.com
返回顶部